黄冈红安:科技服务民生 乡村振兴焕发新活力
2025年上半年,红安县聚焦农业生产关键环节,在春耕生产、科普惠民、产业升级等领域精准发力,以科技创新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。
科技下沉,为春耕生产注入“强心剂”。面对春季旱情挑战,红安县打出科技助春耕“组合拳”。省“三区”科技人才与省、市、县级科技特派员组成精英团队,围绕“红安苕脱毒种苗繁育”“马铃薯春季管理”等主题,为种植户开展专题讲座与田间实操示范,不仅提升了红安苕的亩产量和防虫害能力,还向当地合作社调拨价值超20万元的生产物资,带动周边农户提质增效。
科普惠民,让科学知识扎根“最基层”。红安县将科普服务延伸至民生一线,构建“全域覆盖”的科技服务网络。联合多部门在北门岗社区开展科普助残活动,通过医疗服务、健康咨询、科普展品体验等形式,让残障群体与社区居民感受科学魅力。“三下乡”“科技服务进农村”等活动相继走进乡村,科技特派员现场普及农耕技术、推广机械种植模式,武汉轻工大学、江汉大学等高校专家更是深入养殖场开展技术培训,让养殖户掌握科学养殖方法,打通农业科普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精准攻坚,为特色产业装上“加速器”。“科技特派员惠农下乡集中服务月”活动成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关键抓手。119名科技特派员聚焦红苕、茶叶、水产等特色产业,开展“点对点”帮扶,累计开展技术指导120余次,解决实际问题80余个。同时,推广脱毒种苗、循环农业等良种良法,通过“工作站联动+多级特派员协同”模式,实现从种植到加工的全链条服务,推动产业向标准化、现代化转型。
成效凸显,农业发展收获“丰收果”。一系列科技赋能举措成效显著:红安苕、花生等农作物亩产量与抗逆性大幅提升,农产品品质迈上新台阶,合作社与农户种植效益显著增长;科普活动覆盖残障群体、社区居民、新型农业主体等多元群体,群众科学素养与生产技能同步提升;红苕、茶叶等特色产业在科技支撑下加速升级,全链条服务模式增强了产业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,为红安县农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附件:
